在中央苏区无人胆敢否决李德的军事部署,唯有王耀南例外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王耀南胆子够大,在中央苏区,第一个敢拍板否决李德三人团的军事计划。

王耀南以前只听过红军胜利的消息,打败多少敌人,主动放弃某些地方。到了军委作战科,才知道广昌保卫战惨烈,博古、周恩来、李德亲自指挥,打了十八天,红六师政治部主任曹其灿以下五千多人牺牲。守城的部队在敌机轰炸下,工事倒塌,全军覆没。

广昌战斗损失惨重,两千多敌人被消灭,但广昌城却丢了。南丰战役更是险些全军覆没。王耀南在红军大学时,曾实地考察过部队工事,发现不少技术问题。他担心广昌的工事也存在同样问题,如果不查清楚,以后防御作战还会吃亏。

王耀南把红三军团工兵连长和几个师工兵连长叫来问话,他们个个紧张兮兮。那时有个说法,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特派员谈话。王耀南是红大工兵主任教员,以前教过他们,学生哪敢不紧张?何况他那些高大威猛的警卫员更让人害怕。

王耀南察觉不对,单独把他们叫到村外。调查后,他明白了广昌永久工事的构造:利用两个小山包间的洼地,用杉杆支起三层门板,最上面铺一层厚厚的石头和土,再加一层石灰沙棕毛防水层,最后盖上草,正面砌起厚实的带射孔的石墙,形成交叉火力。这工事坚固,小炮迫击炮奈何不了,就是怕飞机轰炸。

王耀南琢磨着,这么薄的地堡,再加厚也扛不住飞机炸,不如直接挖地堡。在山上挖几条地道,用山体当掩体,地道口离地面五六米,炸弹都够不着。这样工程量是大了点,但用料少了,省钱。可问题是,要是山是石头山,地道就挖不成。所以只能顺着地形地势来,不能光听首长的。

这事儿大了。王耀南找彭总指挥和杨政委,两位首长也很棘手。军委命令红三军团严格按图上部署,迫击炮、重机枪阵地都标好了。王耀南的任务是检查执行情况,他却要否定上级命令,这可难倒部队了。所以,只能他亲自给三人团解释,能不能行,就看他理由够不够充分。王耀南已查明广昌工事垮塌原因,也有了补救办法。只要能重新修个结实的工事,说服首长改计划,打起仗来更有把握。

防御战,选战场很重要。军委要能抗炸抗炮的工事,只能这么干。王耀南带人先在高虎脑做示范,挖坑道。一开始真难,树根草根缠着,挖三四米就好多了。

坑道垂直敌军进攻方向,挖十多米后,王耀南叫战士们挖支侧坑道,方便通风,还能增加进攻兵力。很快,一些排长跑来问:为啥不管坑道方向?王耀南问他们:有必要吗?前方就是另一条坑道,方向高低无所谓,只要挖通就行,这个短坑道垂直通向地堡,等挖通了再定地堡位置,简单说,出口在哪,地堡就在哪。山后坑道主要通风,也能调动部队。

王耀南指挥战士在敌方山坡上挖交通壕,比坑道口低一米多,防雨水倒灌。坑道口两侧建地堡,躲飞机炮击,也方便反击步兵。要造大碉堡,坑道得挖几层,工程量惊人,下层太长,技术要求高。他改建成十米深短坑道地堡,省时省力,还在地堡、战壕里挖了几米深的防炮洞,防御更强。

部队随时能根据这些方法快速构筑工事,广昌到驿前十五公里防线是预先准备好的,现在部队还在广昌以南抵抗敌人。

高虎脑坑道完工,洪超师长、黄克诚政委视察很满意。王耀南介绍了施工条件,大家都觉得防御工事要依地形而建。军委命令要修五道防线,我得选好支撑点位置。一个营指导老乡修工事,人手明显不够。

瑞金石山遍布,画眉寨、高脚岭、赖禾岭挖坑道根本不行,王耀南得跟中央军委解释清楚。高虎脑坑道验收完,我就回瑞金了。王耀南向博古、李德汇报了广昌的情况,以及高虎脑工程的成果,还有为啥画眉寨、高脚岭、赖禾岭只能修建辅助工事。

王耀南检讨了广昌工程的技术问题,承担责任。李德不解,王耀南解释说,工程负责人是自己学生,教学失误。李德不同意老师承担学生责任。但王耀南坚持,为避免类似错误,画眉寨、高脚岭、香炉峰只能做辅助工程。

李德问王耀南高虎脑阵地稳不稳?这责任重大啊。王耀南凭经验说弹药充足,我军一个师顶得上敌军三个师,就算有飞机大炮帮忙。博古追问把握大不大?我说没问题。博古立刻让我回前线。孙毅负责五九军团防务,还兼顾江西军区其他部队。他规定谁回瑞金谁管科里事,等他回来其他人再走。现在作战科没人,但情况紧急,博古催王耀南回去,看来军委认可我的工作,也同意王耀南关于画眉寨的意见。

李德向来主意正,谁也劝不动,广昌战役他都亲自上了,还能怎样?王耀南的建议他没反对,那就是同意了。我立刻回工地,李德让王智涛转告我,苏联领导很重视工人意见,基本不轻易否决。李德是德国人,在苏联时间不长,可他那股子共产党人的劲儿,对苏联领导的做法特别欣赏。

李德不同意王耀南的意见,却没反对。王耀南没想到责任这么重,高虎脑战斗失败,他可能要上军事法庭,后果严重。当时他只想工事能抗住飞机猛烈轰炸。

王耀南,红军传奇,祖祖辈辈矿工,安源煤矿人。二十二年,参加安源大罢工,见过毛泽东和刘少奇。二十五年入团,参加秋收起义,上了井冈山。朱毛会师的讲台,是他搭的。井冈山执行任务时,差点被朱德枪毙。

王耀南炸赣州城墙,龚楚催他快点。王耀南让突击队撤远点,没人理他,两百突击队员被埋。赣州之战,他被困自己挖的隧道,白军反攻,最后逃出来了。

瑞金修防空洞,邓发安排他独立建房,受了些委屈,却得到李德赏识。共产党看重工人出身的他,第五次反围剿时,他为彭德怀建工事,还炸开了沙县城墙,帮三军团攻城。长征第一座浮桥,是他造的。战场上他救过林彪,抗战时负伤,毛主席亲自嘉奖,还派江青去看他。他发明了地雷,参加黄岩洞保卫战,抗战胜利后,苏联人请他坐飞机。后来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。

王耀南,秋收起义老兵,井冈山时期冲锋陷阵,55年授衔却只评了个少将,这在技术兵种里确实偏低,同期的不少战友都成了上将,他至少也该是中将啊。后来官职也不高,直到101号文件后才当上工程兵副司令。

王耀南将军,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工兵之父,记忆惊人。七十年前安源罢工秋收起义井冈山岁月,他历历在目,如数家珍。将军回忆录,实事求是,不夸耀也不推诿,重大事件记录详尽,史料价值极高,堪称百部回忆录中最珍贵的篇章。